第(3/3)页 苏谦在选择了某个点位的两个静帧后,在画面中用记号笔又圈出了一个点位:“威哥目前的这一个送髋动作,他的身体动作变化,如果按照标准来看,下一秒落点应该在我画出的a点。” 在场的教练们同时看向投影出来的画面,看到苏谦做的标记,相互看了眼,最后都点了点头。 苏谦在看到在座的教练们点头后,他直接将投影切到了刘威的下一个静帧画面——然后现场的教练们看着画面中微弱的落点差距,都微微一惊,有些惊讶于眼前看到的结果。 事实上,整个送髋动作,从髋部摆动、送髋屈髋来说是一个流动性的动态画面,在场的教练们之前也不是没有逐帧分析过运动员的这些动作,但是哪怕借助于运动分析系统,这些微弱的差值也不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 运动员毕竟不是机器人,不可能每一个动作都能做到绝对标准,而同样的技术,在不同运动员的身上其实也会有改造到更适合运动员个人的技术调整,有时候一个动作的误差,除了运动员本人和运动员的长期负责教练,很难说得清,到底是动作误差还是运动员的适应性调整。 像是苏谦画出来的这个刘威的送髋动作误差,就属于鲜少会被注意到的部分。 但是在苏谦真正画出了这个误差区间后,再反复调动刘威后续的相关部分静帧,就能看到,随着刘威从加速跑进入到途中跑,他的这个误差区间始终存在,并且有上下浮动。 在苏谦所标注的线条影响下,可以看到,送髋动作的误差,导致了刘威的蹬伸不充分。 刘威全速跑动的过程中,随着他的这个动作差值,直接导致了自身力量的削弱化。 也就是说,刘威自身的力量是非常充分的,但是他自身的力量在这个动作误差下,没能全部转换为他自己的跑速。 在苏谦讲解完刘威的案例之后,整个会议室中的教练们都纷纷自发地鼓起了掌。 邢远志的脸上也带着充分的赞许,他邀请苏谦来参与分析会议,原本并没有抱着完全的期望,但是苏谦的观察力确实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 他不由地想起了包括杨修磊、汪亮都反复跟他提过的一件事——苏谦的短跑天赋很强,但是苏谦的教练天赋也绝对不会弱于他的短跑天赋。 邢远志之前并不特别这样认为,可在今天的这个会议之中,他是真真切切地领会到了苏谦在教练这个职位上的绝对天赋。 会议室外 国家队冬训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体育频道在近日也策划了一次田径国家队的基地冬训探访。 今天正是体育频道前来基地探访的日子,田管中心直管国家队的副主任曹青山带着体育频道的记者进了国家队的训练基地,下午已经采访了一轮,还专门采访了训练结束后运动员们的状态。 这会儿其他项目的运动员教练们都采访了一圈,但短跑组这里的主教练邢远志却还在开会,来采访的记者也不急于这一时,就跟曹青山一块儿在会议室外闲聊了起来,顺便等待里面的会议结束。 他们都打听过了,这是在开短跑组选手的侧跑视频技术分析会。 结果他们正等着呢,突然里面就传来了一阵掌声。 “嚯,曹主任,里面在鼓掌呢?是有什么新发现吗?”记者挺兴奋,这就代表着他今天的采访会有收获啊。 曹青山看着会议室的方向,眼里也挺期待:“等等吧,等他们出来后看看。” 这种技术分析会,曹青山是绝不会胡乱敲门进去的,教练们正在讨论问题呢,谁知道他突然一个闯入,会不会影响到里面的讨论思路呢? 几人也就这么在外面等着,时间大约到了8点,会议室的门才终于打开,有教练陆陆续续从里面走了出来。 记者当即笑着走到会议室门口,敲了敲门,打算看看邢远志这会儿有没有空。 结果就敲门的同时,他看到了会议室里还有个小孩儿在? 咦,那个是……短跑组年龄最小的那个冬训选手,苏谦?! 第(3/3)页